科普展厅

科普楼展厅建筑面积614㎡,是目前省内首个集生态环境修复成果汇报、生态科研成果展示、科普宣传教育、行业研讨交流为一体的水电行业教育科普展馆。科普展厅内容涵盖能源起源、水电站分类、增殖放流主题,以及人之言、鱼之言、环境之言等多个趣味性板块,另设有VR体验、互动签名等体验区域,帮助体验者多维度认知水电开发和清洁能源可持续开发。

鱼类增殖放流站

增殖放流站占地面积共20365㎡,通过生态鱼池、催产孵化车间、育苗培育车间等,对野生亲鱼进行收集、人工驯养培育,开展人工繁殖、孵化等工作,最终将孵化鱼苗放归大渡河。目前已放流7次,放流9种珍稀鱼类210余万尾。9种珍稀鱼类分别为胭脂鱼、长薄鳅、岩原鲤、唇䱻、黄颡鱼、长吻鮠、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圆口铜鱼。向体验者“零距离”传播水生生物生态环保理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流域生态试验场

人工生态实验场占地面积175亩,该试验场是我国首个露天生态实验基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调控能力最强的人工实验河道。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拥有技术全面的科教团队,可提供绿色水电环保技术宣讲和试验场科研基地科普宣教等服务。

厂房

发电厂房由4台19万KW的大机组和1台1.2万KW的生态机组组成,生态机组兼顾发电的同时,可确保水库下游生态平衡和群众正常用水,迄今为止安谷电站已安全运行2626天,年发电29.19亿度,总发电191.69亿度。通过对厂房发电机组运行全过程的参观,体验者可以“秒懂”水电发电的原理。

鱼道

在河流上修建水坝会将河流人为阻隔,同时阻隔鱼类洄游线路,鱼道就是人们为了保持洄游鱼类的生物资源、习性和生物链完整而采取的生态措施,为此安谷水电站专门修建了两条仿自然鱼道和一条竖缝式鱼道。通过这部分的参观,体验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鱼类怎么通过为它们修建的“专属通道”到达上游。

生态泄放措施

生态泄放措施为保证副坝后阶地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用水等问题,在库尾副坝末端设置2孔放水闸,1孔开敞式泄水道及1孔鱼道,泄放不少于100个流量。6至7月份,可结合鱼类产卵繁殖要求,周期性加大下泄流量形成一个洪水过程。通过对生态泄放措施的参观,体验者可近距离观摩水电工程的水利调节及生态平衡措施。

湿地

安谷水电站湿地生态保护按照“一廊四区十心十片”的湿地生态规划建设思路,保留项目区内主要的鱼类产卵场、索饵场、鸟类觅食地等生境条件,并强化其生态功能;对重要生态节点,如河流汇口、小型生态岛屿、河湾滩地等进行保护,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强化其生态功能。体验者们在此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湿地修复对水生、陆生保护的重要性。

真机动模中心

中心建成了内容设施完备的培训基地,同时通过编著培训教案、打造导师团队、完善标准体系、构建智慧平台等,将培训中心打造成为“运检能力的实训地、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智慧运营的实景区”。通过对缩小版的真机动模的参观,使体验者们了解发电机组的构造及整个发电流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