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清风护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高原一线落地生根
|
||||
|
||||
在川西高原的群山之间,巴拉水电站正拔地而起。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巴拉项目党委坚持以高标准作风建设引领高质量工程建设,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项目全周期,通过“工地课堂”“三张清单”“一线工作法”三大举措,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整改整治见行见效、作风建设赋能攻坚,在雪域高原树立起一座风清气正的建设标杆。 “工地课堂”,学习在一线、攻坚融教学。巴拉项目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日部乡,地处偏远。项目党委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把“工地课堂”设在施工一线。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作辅导,利用施工间隙、晚间休息等时间,组织党员职工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 学习教育期间正值工程建设高峰期,项目党委创新采用“云上廉洁展厅”线上参观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沉浸式参观廉洁教育基地。党支部将课堂延伸到调试现场,在生态机组72小时试运行攻坚期间开展“守住精度就是守住责任”现场廉洁党课。党员突击队队长杨书在控制室结合摆度数据监测,讲述党员如何在技术攻坚中践行使命,将理论学习与实战操作深度融合。 2025年7月1日,在建党104周年之际,党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定位于生态机组攻坚一线,50名党员分为两班24小时轮番作业,在实战中锤炼党性。面对水导轴承故障等突发问题,党员技术骨干现场组织研讨,通过“工地课堂”实时分享解决方案,最终将轴承运行摆度精密控制在0.08毫米以内,振动值低于0.02毫米,创造了3天完成原定7天调试任务的攻坚纪录。 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各类一线学习活动32场,培训党员干部280人次,真正实现“课堂随着项目走、党课融在攻坚中”。 “三张清单”,整改到岗位、制度到流程。“这不是纸上谈兵,每个问题都要见到人、见到事”在地下厂房召开的问题通报会上,党委书记现场强调。项目党委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机制直接带入一线,结合22种常见问题、6种隐形变异问题表现和60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推动整改从“文件要求”转化为“岗位行动”。 项目建立“业务部门自查+纪检部门核查+职工群众评议”的三级联动机制,累计查摆党委、支部及中层以上干部问题37项;整合审计、巡察、专项检查等各类监督反馈问题11项,全部纳入台账动态管理。针对发现问题,项目组建由财务、合同、工程等部门骨干组成的联合整改小组,制定42项具体整改措施,开展明察暗访6次,重点整治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 在整改过程中,项目同步修订《会议管理办法》《公务接待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发布《正负面清单》175条,将整改成果固化为长效机制。各业务部门根据清单要求,重新梳理业务流程17项,优化审批环节23个,形成“制度管权、流程管事、清单明责”的长效机制。 “一线工作法”,调研解难题、作风促实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巴拉项目党委将这一理念深度融入作风建设,推动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扎进第一线。公司领导班子结合项目建设实际,确定了完工工程量清理、光伏项目推进、青年员工培养、安全治理、变更索赔控制等调研课题,直面项目建设与作风建设的难点堵点。 领导班子坚持“脚步丈量、现场办公”,36次深入施工一线,与技术人员同班作业,与青年员工座谈交流,在项目现场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项目安全问题,总工程师带队,实地勘察、测量分析,最终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安全治理方案;在推进光伏项目建设中,公司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协调解决场地规划、送出线路等具体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通过“调研在一线、决策在现场、问题不过夜”的工作方式,公司累计精简会议文件20%,实现审批流程优化,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作风建设与项目攻坚的深度融合。 巴拉项目党委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通过“工地课堂”强化思想根基、“三张清单”筑牢整改防线、“一线工作法”锤炼实干作风,不仅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更在雪域高原上树立了清风正气、担当作为的党建品牌。随着机组相继投产、光伏项目稳步推进,巴拉项目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着“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深刻内涵。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