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十件实事暖人心
|
||||
|
||||
四月的川西高原春意盎然,海拔高度2300多米的黑水县城的街道两旁樱花盛开。 五一前夕,一场特殊的现场对接会让这座高原小城暖意涌动。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与黑水县政府围桌共话,敲定2025年托底帮扶“十件实事”。从光伏电站的蓝图到矿泉水的生产线,从崎岖山路的修缮到红色旅游的规划,这份带着央企温度的任务清单,续写着一段跨越八年的帮扶情缘。 对接会凝聚帮扶共识 托底帮扶现场对接会上,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赖真明,黑水县委书记杨莉等双方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商2025年托底帮扶大计。大家围绕深化产业协作、创新帮扶模式等议题畅所欲言。 赖真明对黑水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概况和近期重点工作。他表示公司将聚焦“产业赋能、基建提升、人才孵化”三位一体帮扶体系,推进十大工程,办好“十件实事”,以“资源开发+产业反哺”模式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杨莉高度评价了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的央企担当,指出托底性帮扶是重大政治任务,希望双方依托产业优势,细化全产业链实施方案,黑水县政府将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产业帮扶点燃发展引擎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在产业帮扶上精准发力。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获取资源,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推进瓦钵梁子光伏项目投资开发。项目的开发不仅能带来清洁能源,还将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新增长点。 “等光伏板像梯田一样铺满山头,咱们村就能吃上‘阳光饭’了!”对接会上,瓦钵梁子光伏项目的前期推进时间表让瓦钵乡副乡长金家序格外激动。光伏产业的投资,不仅是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帮扶的重点工程,更承载着黑水县清洁能源转型的希望。赖真明在项目现场调研时表示,“我们要把前期筹备的效率转化为后期建设的速度,确保项目按照既定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让高原的阳光真正变成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目前,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技术人员已开始优化可研设计,预计年内启动建设。 山泉水淌出致富新路 在木苏镇的青山翠谷间,首期投资1260万元的纯净水生产线即将破土动工。纯净水生产线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后续将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扩大投资规模,为黑水县培育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并带来稳定税收。 这个能实现月产48万瓶装水、年灌装86.4万桶的项目,让当地干部算起了“生态账”:“咱们黑水的雪山融水,终于要从‘深闺’走向全国市场了!”。近期施工队已陆续进山沟修建蓄水池,取水许可证的办理也进入冲刺阶段。村民捌邓站在即将变身现代化厂房的荒地上感慨:“以前背水要走两小时山路,现在不仅能喝上自家产的矿泉水,还能在家门口当工人!” “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双轮驱动 日前,一场特殊的文旅策划会在成都举行。四川文投公司的专家与中电建团队碰撞思维火花,为瓦钵梁子乡量身定制农文旅融合方案。60万元专项资金将用于挖掘黑水县木苏镇色尔古片区的红色记忆——这里曾是红军长征途经地,碉楼古寨与藏羌风情交织。规划团队计划打造“重走长征路”体验线路,让游客既能感受红色文化,又能品尝藏香猪、高山蜂蜜、红脆李等特色农产品。“我们要让每处山崖都讲故事,每片花海都生效益。”驻村工作队朱敬国说。 路通水畅暖民心 在木苏镇大寨子村,30万元专项资金正化作进村公路的灾毁修复工程。施工人员正在勘察路基,这条曾被泥石流冲毁的“揪心路”,将在6月前完成灾毁治理,同步推进的还有安全饮水工程。“等公路修好,山货出得去,游客进得来!”村民拉西望着施工人员,眼里满是期待。而瓦钵梁子项目配套400万元资金将用于改造色尔古至瓦钵梁子的乡村公路,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公路提升项目,更将串联起光伏基地与旅游景点,形成“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生态廊道。 消费帮扶,让山货“飞”出大山 春节前夕,一场“2025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让黑水的藏香猪、蜂蜜、菌菇牛肉酱、午餐肉、谷物奶走红。公司食堂里,厨师老李掂着黑水腊肉感慨:“这肉香,员工们抢着加餐!”仅春节期间,公司直接采购农副产品13.7万元,更通过工会订购、食堂直购,让大寨子村的藏香猪养殖户收入翻番。村民清曲捧着手机展示订单:“以前赶集卖货,现在手指一点就发货!” 人才“造血”激活内生动力 2024年,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投入资金开展赋能培训,对县域急需的业务干部和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在黑水县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惠及群众160余人次。从安全生产到电商运营,25万元人才帮扶资金培育着本土“新农人”。安全监督员二古基刚完成春季企业安全检查:“以前看到设备故障就发慌,现在能带着企业排查隐患了。”2025年,根据黑水县“三奥雪山登山挑战赛”“达古冰川登山节”等热点旅游项目,公司将结合黑水县急需人才,持续开展高山向导等人才赋能工作,为黑水县培育高山向导,增加黑水县当地人员就业和收入。同时,选派优秀专业技术骨干到黑水县属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安全监督管理和技术培训。 黑水河畔的就业新希望 连绵的群山环绕着黑水这片土地,这里风景秀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在托底帮扶对接会上,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以实际行动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就业的曙光。这次对接会上,公司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同等条件下,所属子公司和在建项目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黑水籍员工。一直以来,公司秉持着社会责任,帮助黑水籍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已实现属地化人员就业31人,后期还将持续聘用符合条件的人员就业。公司的就业帮扶行动,滋润着黑水人民的心田。它不仅为黑水籍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更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让黑水河畔的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建红绳系紧企地同心 在黑水群山之间,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所属阿坝片区党委第二支部与大寨子村党支部由一条“红色纽带”紧密相连,温暖着乡亲们的心。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党日活动,让这条纽带更牢固。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大寨子村党员参观阿水公司党建文化阵地、企业文化墙,到色尔古电站学安全知识。同时,支部党员走进大寨子村,宣传家庭用电用火知识,逐户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筑牢村民安全防线,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公司还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发挥公司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公司还投入资金打造大寨子村党建文化墙,宣传党建知识与国家政策。曾经村民愁农产品销路,如今公司帮卖猪肉,还教直播卖货。藏族姑娘阿姐合参加电商培训后兴奋不已,她举着直播架,身后是绚烂的高原杜鹃。 八载帮扶路,山河共此情。自2016年与黑水县大寨子村结成帮扶对子以来,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用脚步丈量民情,八年间,藏香猪养殖合作社从零起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逐年增加;泥泞山路变身沥青公路,留守儿童有了“小书屋”。八年间,派驻两名驻村工作人员培育集体经济项目,让高原村落焕发新生机,2018年大寨子村成功摘帽。 如今,“十件实事”的推进让村民们又有了新盼头。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敬国表示,将坚决执行黑水县政府和公司决策部署,广泛动员干部群众,把每件实事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夕阳西下,大寨子村党支部书记阿尔木西站在村文化广场上眺望群山:“这些帮扶项目就像播种机,等秋天到来,定会结出共同富裕的金果子。”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