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带徒”锻造青年工匠 “现场课堂”练就实干尖兵
|
||||
|
||||
|
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今天,如何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具匠心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乐山片区深入贯彻落实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关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培养举措,打通青年员工从“工”到“匠”的成长快车道。 打破传统“一人一技”的单线传授模式,乐山片区创新推出“双师带徒”机制,为每一位青年员工配备两名导师。一名“思想导师”,聚焦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核心,塑造青年人的职业品格;一名“技能导师”,量身定制“订单式”培训计划,开展阶段性“过关考核”,确保技术稳步提升。片区领导率先垂范,加入导师团队,形成“老中青”三代技艺与精神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一名刚结业的青年员工感慨:“思想导师教我踏实做事,技能导师带我攻坚克难,这样的‘双保险’,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针对专业人员技能短板,片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理论+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组织专业小组开展精准赋能。培训讲师从设备原理到故障处理,层层拆解,让学员在“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中快速掌握核心技能。与此同时,片区积极搭建“以赛代培、以赛促学”的竞技舞台,鼓励青年员工走向公司、行业大赛一线。 今年以来,在沙湾、安谷两站的机组A修、继电保护改造、主变检修等现场,随处可见青年员工的身影。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动手者、参与者。片区将检修现场变为“移动课堂”,让年轻人在真实设备、真实问题中,完成从“认识结构”到“掌握检修”的跨越。“以前学理论总觉得隔层纱,现在亲手拆装、排查故障,知识一下子就通了。”一名青年员工说。 面对设备众多、技术更新快的挑战,片区主动“开门育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溪洛渡、向家坝、龚嘴等电站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常态化交流。通过学习“四新”技术、剖析典型案例,青年团队在解决疑难故障、推动技术革新方面不断突破,逐步成长为能打硬仗的“实干型技术战队”。 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乐山片区以系统化、场景化、人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落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一条从“工”到“匠”、从“传承”到“创新”的人才之路,正在这里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刘开燕)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