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全生产】创新“三链融合”服务模式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
||||
|
||||
在国家“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电力安全已成为保障能源供应、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命题。近日,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乐山片区党委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通过“党建+安全”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构建穿透式安全文化、闭环责任链条、阶梯式技能矩阵,从而实现安全管理“主动防御”的跨越式升级。 穿透式安全文化让“警钟长鸣” 走进电站现场,一面“可视化警示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了典型事故案例,通过场景化教育让员工将“别人的教训”转化为“自己的警醒”。 “每季度的复盘日,我们通过角色扮演重现操作场景,不仅要分析技术措施,更要深挖心理波动和风险预判盲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沉浸式复盘机制,让“安全生产无小事”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强化责任意识,公司创新推出“安全预演三问制”,要求每日班前会上,操作人员需回答“可能伤害谁?如何避免风险?紧急处置流程是什么?”只有通过监护人确认,才能领取操作票。这一机制将安全规程从“纸上条文”转化为“心理烙印”,推动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 打造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针对“集控+值守”新型运行方式,公司以“设备-参数-操作”三维度重构岗位责任,进一步完善《运行岗位责任清单》,明确每个环节“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例如,涉网设备倒闸操作实行“双控票制”,集控中心与现场值守需分别填写操作票,双方持票“一操作一核实”,形成双重保险,彻底消除职责模糊地带。 “在技术保障层面,我们还将建立‘三级审核+数字追溯’安全防线,现场配备智能记录仪,完整记录班前会、操作执行、交接班等关键节点,实现‘操作过程可回溯、责任链条可倒查’。”相关人员表示。 构建阶梯式技能提升矩阵 筑牢能源安全防线 在实训基地内,运行人员正面对“深夜全站失电怎么办?”的突发场景,通过“真机动模系统”开展无脚本应急演练。这一场景是公司“基础培训—实操演练—模拟实战—系统提升”四级培训体系的缩影。该体系覆盖电气、机械等专业的“应知应会”内容,旨在系统性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我们将培训嵌入日常工作,白班间隙开展‘现场微培训’,由资深值长现场讲解操作要点,并组织突发场景演练,全面强化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运行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阶梯式技能提升矩阵,公司不仅夯实了员工的业务基础,更在实战中锤炼了团队的协作与应变能力。 这一培训体系的深化,不仅是安全生产的专项提升,更是公司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在党建引领下,公司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抓安全,以“精益求精”的追求提技能,通过实际行动筑牢能源安全防线,为保障区域电力稳定供应、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安全管理改革,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央企力量。”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公司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绿色转型等领域持续发力,努力书写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