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同行 与水开共进】先进典型报道②:从“追光者”到“发光体” 新一代电建人的青春蝶变

时间: 2025- 04- 08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刘育铭 字号:[ ]

四月,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大金坪水电站被盎然的绿意簇拥。湛蓝的天空下,电站的设备与葱茏的草木相映成趣,鸟儿在枝头欢唱,为这片繁忙的电力生产区域添了积几分生机与活力。

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大金坪水电站年度C级检修工作火热开启,这不仅是对设备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战役。

28岁的电气专责刘阳,步伐坚定,穿梭在林立的设备间。右口袋里的笔记本,虽然边角已然卷曲,却承载着他从青涩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的蜕变历程,记录着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此刻,他来到2号发电机组保护屏前,身体微微前倾,专注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微断开关的红色标识上。随着他手中工具精准就位,这场针对电气系统的精细“手术”正式拉开帷幕。

翻开刘阳的工具箱,三本泛黄的笔记本见证着蜕变轨迹。2022年的笔记工整如教科书,2023年本子边角开始卷曲,批注里跳跃着“绝缘测试异常值处理”等实战心得。而今正在使用的第三本,扉页赫然写着“责任人思维守则”,内页布满设备参数矩阵图和风险预判树状图。

“当年师父说‘记下来才能长记性’,现在明白这是水电人的‘技术基因库’。”刘阳摩挲着笔记本上的油渍印记。三年来,他累计记录设备参数100余项,整理典型故障案例40多个。

师父杨嘉伟始终记得三年前那个跟在队伍末梢的“影子学徒”:总在递扳手时偷师接线手法,在设备轰鸣中默记操作口令。如今这个影子成长为“指挥官”,将当年记录的数百条操作规范化作肌肉记忆,把数十次事故预想演练成条件反射。

当新员工惊叹他精准判断设备细微偏差时,他轻拍工具箱:“这里装着三年晨昏的积累。”

角色转换带来的是责任的重塑。检修前夜,刘阳将笔记本上的红笔批注反复描深:安全交底必须双确认、验电流程需增设物理隔离……曾经只需完成“拼图碎片”的跟班学徒,此刻要将整个电气系统装进心里。

检修首日,刘阳提前两小时到达现场。他对照图纸逐一核对设备状态,对关键设备的危险点以及注意事项反复在脑海中思考,又拉着新员工冯国通模拟了一遍验电流程。此刻的刘阳已不再是那个需要师父时时照看的新人,而是能精准预判风险、细致安排分工的领队者。

“注意接地线角度!”检修现场响起刘阳的指令。这个曾经被师父“较真”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安全防线的“执剑人”。他举着手电逐寸检查端子排,安全帽结满冰晶却浑然不觉。每当有新员工问他“有必要这么较真吗”,他就指着墙上“连续安全运行5740天”的标牌说:“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千万次‘较真’。”

随着2号发电机组并网成功,刘阳在日志中写下:“首战告捷,但GIS室温度补偿系统有待优化……”他的目光已投向明年A级检修计划。

微风拂过电站厂房,吹动刘阳工装上“青年突击队”的袖标。这个曾经跟在队伍末尾的年轻人,如今已稳稳站在了队伍前方。他的成长,正如大金坪水电站的输电铁塔一般,扎根于厚重的土地,向着光明的方向不断攀升。在这里,每一次螺栓的紧固、每一回数据的校准,都在书写新一代水电人的担当。而刘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