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进行时②】阿坝片区搭建“行走的课堂” 实干笃行锤炼能力作风建设
|
||||
|
||||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作风建设与业务发展“双轮驱动”,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阿坝片区党委以木坡电站1号机组A修为契机,创新打造“行走的课堂”,将检修现场转化为锤炼作风、培养人才的实践阵地,努力推动“两个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 作风建设见实效 阿坝片区党委紧扣“常规水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外部项目运维”三大核心任务,以“项目管理提升年”和“两个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将作风建设融入业务全链条。通过“党建+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政治责任担当,筑牢思想根基。在机组大修期间,党员干部带头攻坚,严控检修流程标准化,减少冗余环节,严控成本,切实将作风建设转化为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 “行走的课堂”育人才 现场教学强技能 片区公司创新搭建思想、技能、安全“三位一体”的“行走的课堂”,利用机组大修时机开展“精准培训”。运维班三名新员工在运维班长张向军的带领下,全程参与发电机交流耐压、转子阻抗测及开机试验等关键环节,通过“现场讲、现场教、现场问”的互动模式,快速掌握技术难点。青年员工“雁阵计划”同步推进,以“导师带徒”机制培育创新、急需、储备三类人才梯队,形成“学用结合、以干促学”的良性循环。 作为本次大修的关键攻坚任务,木坡机组上导、推力头及转轮技改项目直接关系机组长周期稳定运行。片区党委充分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由四级专家、拥有8年党龄的技术骨干蔡道锦担任“青年工程”导师,带领工作班成员及新员工驻守技改一线,将课堂“搬进”设备内部。 在技改现场,蔡道锦手持图纸,对照拆解后的推力头与上导轴承部件,逐项剖析原有结构存在的推力头与发电机主轴间隙过大,机组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轴线偏移损坏水导瓦、上导轴承筒式瓦一体结构无法根据盘车数据精确调整上导瓦间隙等顽疾:“这次技改不仅要解决机组轴线偏移问题,更是要解决转轮长期裂纹问题”他手把手指导青年员工测量调整上导瓦及推力头安装间隙及水平调整偏差,同步讲解上导推力头改造后结构及运行原理。运维班杜凌志感慨:“蔡师傅带着我们钻进机坑,把每个螺栓的扭矩标准、每道工序的风险预判讲得透亮,现在连油路循环图都能徒手绘制了。” 机械班新员工前往厂房的工具间,对常用工器具的日常检查标准、使用规范及风险防控等要点展开学习。在小金总厂副厂长巫里尔沙的指导下,他们依次学习了多种工器具的使用方法,实操过程中,巫里尔沙厂长对操作规范逐一点评,确保人人过关。新员工杜沛杰跟随青年技术骨干、副班长江月周深入水车室,深入了解导叶臂回装中精度的重要性。为了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班组新员工则深入机组蜗壳内,清晰了解了导叶的端面间隙、立面间隙的具体参数及调整方法。在机组检修现场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师傅带领新员工认真学习的身影。师傅们将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与现场设备的实际构造相结合,“掰开揉碎”讲解给大家,帮助班组同事加强对设备的直观理解,让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据统计,通过“沉浸式”技改实训,参训人员已全面掌握优化后的设备运维要点,参训覆盖面达262人次,业务储备和检修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保证了片区公司安全生产,推动同类设备故障率下降40%,年均可增发电量约200万千瓦时。 长效机制固成果 服务大局显担当 阿坝片区党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构建长效机制深度融合,推动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截至目前,已系统梳理学习教育经验,编制《标准化检修手册》《导师带徒实施细则》等12项制度,建立“培训积分制”“作风红黑榜”等长效机制,实现作风建设从“阶段性攻坚”向“常态化治理”跃升。 “行走的课堂”不仅让运维员工掌握了“机组检修”15项核心技术,更在实战中淬炼出“毫米级精度把控”“24小时故障归零”的严慎细实作风,推动同类检修工时缩短20%,团队技术方案的编制效率、内容正确率明显提升,“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浓厚。 阿坝片区创新构建“理论+实操+作风”三位一体培训体系。通过“行走的课堂”“职工大讲堂”“职工微课堂”等形式,导师全程跟踪评估作风表现。目前,片区人才梯队已实现“关键岗位双备份”,青年骨干占比达67%,近三年未发生人为责任事故,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下一步,阿坝片区将深化“作风建设赋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以“度电必争”的实干担当,奋力书写服务“双碳”战略的央企答卷。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