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全生产】红色力量在川西高原迸发光明动能
|
||||
|
||||
在巍峨的川西高原上,一面面党旗在电力生产一线高高飘扬。截至5月14日,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雅甘凉片区美姑河总厂累计发电量达21864万度,同比增长62.2%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红色雅甘凉”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员职工扎根高原、守护光明的责任担当。 美姑河总厂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在机组大修、防洪度汛等关键时期,党员突击队迅速集结。他们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带领职工群众精心制定检修方案,严格把控质量安全关,以专业技能和严谨态度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机组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4月22日00:36,一场突发的危机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在柳洪水电站1号主变检修后恢复安全措施期间,运维人员闫崇俊敏锐地检测到其低压侧绝缘电阻值出现异常。主变压器作为水电站的“心脏”,其绝缘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容不得丝毫差错。 关键时刻,党员杜昌成挺身而出,主动扛起责任。他迅速展开深入分析,对低压侧设备进行地毯式排查。手电筒的光束在设备间穿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隐患点。最终,问题根源浮出水面。原来,近期频繁降雨致使山体渗水量剧增,部分渗水未能顺利排入排水沟,导致绝缘支撑座绝缘性能大幅下降。杜昌成神情凝重地指出:“这就如同在高压设备上架起了一座‘水桥’,随时可能引发短路跳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发现问题的瞬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攻坚战正式打响。杜昌成带领抢修团队迅速行动,分工明确,有的队员负责搬运抢修材料,有的专注操作检修设备,还有的密切关注各项参数变化。在狭窄的设备空间里,抢修人员艰难穿梭,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经过连续5小时的艰苦奋战,抢修人员成功将渗水全部引流至排水沟。再次检测时,1号主变低压侧绝缘值恢复正常水平,最终机组顺利并网发电。 然而,水电站的日常维护与安全保障工作从未有过片刻停歇,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5月5日下午,美姑河总厂柳洪水电站闸首取水口拦污栅栅差达到1.25米,临近安全阈值。拦污栅作为水电站的“咽喉要道”,承担着拦截上游树枝、动物尸体、塑料瓶等杂物的重任。一旦发生堵塞,发电机组的进水效率将受到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也将面临严重威胁。 雨季来临,持续降水使得上游来水裹挟大量杂物,清污工作量较平时大幅增加。“这些杂物泡久了,老远就能闻到恶臭,即便戴两层口罩,那股腐臭味也直往鼻子里钻,每次捞完渣,根本吃不下饭。”95后员工张笑瑜一边操作清污抓斗,一边说道。尽管夹杂着恶臭的泥水不断溅到身上,却丝毫未影响他熟练的动作。 此时,环境温度已攀升至30多度,围栏被晒得发烫,清污作业难度陡增。但张笑瑜顾不上休息,因为当下正值发电高峰期,每一分钟的清污延误都可能影响机组稳定运行,容不得半点差错。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作业,柳洪水电站闸首取水口栅差终于降至安全运行范围。此时,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结出盐花。 “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日常。”这位年轻员工笑着擦了把脸,溅在脸上的泥点仿佛成了他坚守岗位的“勋章”。在浑浊的水面和刺鼻的异味中,张笑瑜用汗水诠释着“不怕脏、不怕累”的敬业精神,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在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雅甘凉片区,像杜昌成、张笑瑜这样的党员和职工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党建引领下,他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共同守护着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供应保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急难险重任务前闪耀着永不褪色的红,成为新时代电力人的骄傲,照亮了川西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电力事业发展的前行道路。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