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企地共建模式助力高原乡村振兴

时间: 2025- 03- 28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杜元洲 字号:[ ]

在青藏高原东麓的群山之间,新修的水泥路蜿蜒伸向远山,日部乡色江村村民感慨:“以前山货运不出去,现在企业帮我们修路建桥,药材能卖到全国了!”。作为“善治巴拉”联合党委的核心参与方,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巴拉项目以“党建+治理+发展”为主线,将水电站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治理提效能”的共赢之路,多年来,公司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属地化发展,带动周边农牧民收入增长,为高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破题,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公司党委深刻把握“在藏区做工程,必须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理念,创新“三维联动”协同机制,破解企地合作“一头热”难题。

搭建“三维联动”平台,织密企地“连心网”。党建联建强根基,公司党委与日部乡党委及周边村党支部结对,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解决征地搬迁、生态保护等多项难题,群众满意度达98%。资源对接促共赢,建立“企业需求库”与“乡村资源库”,促进农产品采购、劳务用工等合作项目,带动周边村镇农户增收增产。联席议事提效能,联合乡党委、村政府及电站各参建单位,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化解大件运输、森林防火、炸药管理等纠纷事项,实现项目“零阻工”,施工投诉率不断下降。

创新“三共”责任体系,画出最大“同心圆”。规划共商谋长远,在巴拉水电站建设中,同步建设日部乡色江村通村公路,修建110千伏线路工程,解决当地出行难和用电难的问题,实现“工程推进到哪里,惠民设施覆盖到哪里”。风险共担稳信心。设立疫情防控与森林防火双重卡点,确保周边村镇人民安全,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因森林防火履职不到位而引发严重火灾的情况。兜底农民工工资发放,有力维护好地方稳定。成果共享惠民生。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党群、产业、治理、政务4个服务中心,协调服务电站建设及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民生福祉。

责任担当,急难险重中的“央企答卷”

公司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关键时刻彰显使命担当。

抗震救灾,36小时打通“生命通道”。2022年马尔康市“6.10”地震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投入387人・次,设备337台(套),36小时内抢通塌方路段,有力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疫情防控,完成全自主核酸采样。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组建“党员防疫志愿服务队”,自主完成核酸采样2000多人次,保障巴拉电站建设者及周边村民“零感染”。

生态守护,鱼类保护创记录。公司投资1.28亿元建成阿坝州规模最大的鱼类增殖站,连续多年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投入3.7亿元开展川陕哲罗鲑研究保护,完成川陕哲罗鲑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打造大渡河上游鱼类栖息地生境保护区,推动4个区域升级为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全长约463公里,总面积1643.5公顷。

发展共赢,从“项目工地”到“振兴引擎”

公司坚持将工程建设转化为地方发展动能,打造可持续的“造血式”帮扶体系。

基建赋能打通发展动脉。公司投资2亿元修建通村公路,协助日部乡色江村成功脱贫“摘帽”;建设110千伏线路工程及配套变电站,解决村庄“用电难”问题;完成移民安置房建设及移民户就地搬迁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产业联动激活内生动力。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粮食蔬菜肉禽采购协议,促进订单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吸纳2000余名农牧民参与电站建设,以工代培提升农牧民焊工、电工等技能水平。

教育振兴播种“未来希望”。公司党委连续5年到日部乡中心小学、巴郎村村幼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世界读书日”欢乐伴成长等系列活动,开设阅读课、科技讲座,开展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

“建一座电站,富一方百姓,美一片山河!”巴拉电站党委书记金维展示规划蓝图,未来公司将深化“三共机制”,拓展“党建联建+”模式,推进组织共建;投资逾16.7亿元在日部乡居里日岗村修建巴拉水电站水光一体化光伏项目,实现产业共兴;推动企地合作从“项目共生”向“战略共赢”升级,实现成果共享。

从崎岖山路到康庄大道,从传统牧区到新兴产业,公司用央企担当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当水电站的机声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共鸣,当央企担当与高原群众的笑容交汇,这片土地正书写着新时代“党建引领、地企共治”的生动篇章。

(责任编辑:刘开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