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全生产】水电尖兵是怎样炼成的
|
||||
|
||||
大凉山腹地的盐源县,甲米河奔腾不息。随着流域来水量的逐步攀升,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甲米河两级水电站紧扣电力生产“强基工程”这一核心任务,将机组安全运行与设备隐患排查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做好防洪度汛工作做足准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水电人如钢铁战士般淬炼意志、提升技能,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设备抢修、一次次跨越昼夜的技术攻坚,生动勾勒出新时代水电人的奋斗群像。 按照既定计划,甲米河水电站1号发电机组即将进入年度检修期,发电保障的接力棒,必须稳稳地传递至2号和3号发电机组。然而,就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2号发电机组保护操作箱面板上“跳闸信号”指示灯不亮。没有“跳闸信号”指示,意味着保护回路无法确认断路器状态,2号发电机组根本无法执行合闸并网操作! 刚从运行岗位交流到维护岗位的青年员工周文博主动请缨。他按照规程逐项排查,核对二次接线端子、验证逻辑回路、测试线路通断,甚至联系设备厂家远程会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文博始终未找到故障根源。此时,控制室里催促声此起彼伏,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年轻的脸庞写满了焦灼。 “还记得技术培训讲的操作箱与断路器联动原理吗?”师傅向鹏飞的提醒让周文博如醍醐灌顶。周文博猛然醒悟:既然回路和逻辑无误,问题必在断路器本体!他疾步冲向设备,熟练地拆开断路器外壳,在密密麻麻的接点中精准锁定目标——负责传输信号的辅助接点连接片已完全松脱。“飞哥,终于找到了!”随着连接片重新紧固,操作箱面板瞬间亮起醒目的绿光。2号发电机组随即轰鸣启动,顺利并网。 “多亏公司定期组织的技术培训和飞哥耐心指导,不然真要‘抓瞎’了。”周文博感慨道。 如果说新生代代表着水电事业的“未来”,那么扎根一线十余载的老师傅,则是守护安全的“中流砥柱”。 凌晨四点,正在睡梦中的技术骨干颜舜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那头传来声音“昨天晚上下大雨,渗漏集水井室地面渗水蔓延,速度持续加快,需要马上处理”。 颜舜带着徒弟杨国才火速赶赴现场。只见1号渗漏排水管法兰连接处正喷涌渗水,若不及时处置,可能危及设备安全。颜舜二话不说,带着杨国才俯身钻入潮湿狭窄的作业空间,拆卸、安装、测试……泥浆溅上脸庞,汗水混着雨水,两个小时的“战斗”后,险情终于排除。 看着颜舜和杨国才两人一身泥泞,班长梁俊感慨:“老师傅不仅教技术,更教担当。”问题解决后,颜舜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在早上班前会的时候组织了一次小型技术研讨,从故障成因到排查思路,从操作要点到预防措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转化为团队共享的“工具箱”。“强基不是单打独斗,要让每个人都能从‘经验库’里找答案。”颜瞬的话语,正是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传帮带”精神的生动注脚。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