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满意”⑩】“双满意”浇灌成长沃土,青年先锋筑牢保供防线
|
||||
|
||||
近期,四川地区高温、暴雨天气交替,电力保供面临双重考验。青年员工的快速成长,直接关系着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底线。如何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顶得上、靠得住”的中坚力量?电建水电开发公司雅甘凉片区通过深化“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将“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融入实战熔炉,为青年员工搭建起加速成长的坚实平台,一批批青年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成长,成为守护安全生产的坚实屏障。 为更快掌握设备“脾性”,精准护航运行安全,青年党员杨国才常常利用夜班相对安静的时段,一头扎进厚厚的运行规程和设备图纸里,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原理。徒弟的这股钻劲,师父龚国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青年党员,关键时刻就要顶得上、靠得住!”龚国华常说。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十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从复杂的系统原理到精准的故障预判,从规范的操作要点到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在这“老带新、传帮带”的浓厚氛围里,杨国才如同海绵吸水,技能水平快速提升。 这份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很快在实战中结出了硕果。一次例行巡检,杨国才运用师傅传授的“听音辨位”绝技,在震耳欲聋的厂房噪声里,敏锐捕捉到一丝极不寻常的微弱异响。高度的警觉性让他立刻循声溯源,最终在光线昏暗的水车室深处,发现了顶盖排水管上一处极其隐蔽的渗水点。那道细如发丝的水线,潜藏着可能导致更大故障的风险。杨国才的精准判断和及时上报,为抢修赢得了黄金时间。党员突击队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精准制定处置方案,高效消除了这处隐患,成功将一场可能威胁正常生产运行的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样是一个闷热的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惊醒了青年党员汤星:“工业电视库区画面丢失!立即处理!” 工业电视,是迎峰度夏期间监控库区水位、大坝安危、设备状态的“千里眼”,其稳定运行关乎调度决策与应急处置全局,容不得半点闪失。险情就是命令!汤星没有丝毫犹豫,抓起工具包,一头扎进沉沉的夜色。 库区山路蜿蜒,暑气未散。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汤星凭借日常练就的过硬技术功底和应急处置经验,争分夺秒地排查:网线、接头、电源模块……汗水很快浸透了工装。精准判断,快速锁定故障点——网线异常。制作接头、更换网线……时间在紧张的抢修中流逝。当清晰的画面终于重新稳定传回集控中心大屏,汤星布满汗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深夜疾行守护的,不仅是一个摄像头,更是整个库区安全运行和电力保供背后至关重要的信息生命线。 龚国华的倾囊相授,杨国才、汤星们的迅速成长与关键时刻的担当,正是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老带新、传帮带”机制,组建党员突击队等举措,为青年员工提升技能、参与重要任务创造了条件,既让青年党员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也有效保障了设备可靠运行,以过硬的人才队伍回应了上级公司的重托。这两场深夜抢修,共同谱写了党建引领下人才培养的乐章,锻造了一支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打得赢的青年员工队伍,为迎峰度夏和能源保供筑牢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青年坚守在安全生产一线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