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集团要闻

【最美劳动者】用初心与行动装扮劳动之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冲的故事

时间:2019-04-26 信息来源:成都院 字号:[ ] 分享

4月23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五一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成都院水工处混凝土坝室员工张冲,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自2006年12月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张冲进入公司已近13个年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10余年来,张冲始终用无悔的青春践行着水电梦想,用实际行动生动谱写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性格是决定人行为方式的基础,张冲成长于乡村,童年家庭不幸,他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历经磨难。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当困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张冲没有倒地不起,相反,正是这一切的磨砺,成就了今天一颗永葆乐观豁达的心灵,敢于面对一切挑战。也正是这样一个经历过人间至苦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现这个世间的美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

1996年,当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起,张冲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十多年来,他怀揣感恩社会的心,践行着自己的理想;遇到挫折,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克服;遇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同时,作为农民的孩子,勤劳是融入血液的本能。正是由于这种坚韧的性格特征,适逢共和国能源建设的时代机遇,从而历练出了他精彩的人生。

“喜欢,就不觉得累”

张冲常说,“人首先要有信念,只有你自己认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光荣和神圣的事业,你才会有更强的动力为之奋斗”。自从1996年填报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他就始终坚信水电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通过十年的深造学习,更是坚定了水电是绿色能源、是促发展减排放调结构的国家重器。因此,他学水电、爱水电,十几年如一日为之奋斗。

仅2018年度,张冲就带领团队完成了叶巴滩大坝标以及引水发电标的招标设计工作,深度推进叶巴滩地下厂房的深化与优化设计,推进导流洞技施设计工作。他全年奔波于高原工地与成都之间,设代、出差累积达184天;平时的大部分周末、节假日甚至深夜,也依然坚持工作。每当被人问到“累不累”的时候,他总是说“喜欢,就不觉得累”,或者“工地等得急,能多干一点是一点”。正是在以张冲为首的团队努力下,叶巴滩水电站2019年3月顺利完成了大江截流任务,实现了里程碑的战略目标。去年10月12日,张冲亮相中央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大山里的共和国建设者》特别节目,点赞和送花的无数,大家都说“冲博士真牛”。

在山河间追逐梦想

2007年1月,张冲进入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深造;2009年,作为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首个出站博士后顺利出站并留院工作至今。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溪洛渡、叶巴滩、孟底沟、伊朗巴哈迪亚瑞、乐安、波罗、锦屏一级、大岗山等多个大中型水电项目设计工作,各个不同阶段的设计研发工作、设计管理工作锻炼,使得张冲迅速成长为一名突出的工程技术人才,2013年底获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每次说起溪洛渡水电站,张冲都会说:“那是我入职后的第一战场,是我成长的地方”,确实,他和溪洛渡是一起成长起来的。溪洛渡是世界拱坝界综合规模最大的工程,面临超大规模坝身泄洪、超高水压力、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复杂坝身结构等系列难题。张冲入职的时候,正值溪洛渡水电站刚刚完成大江截流,进入施工高峰期。怀着对水电事业的热爱和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张冲毫不犹豫地冲到了前线,开始了长期的现场设代工作。

作为新人,他不怕任何困难,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现场遇到一些问题,他在跟后方校核、审查人员汇报沟通时,在表述完问题之后,都会表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通过一次次的沟通,剖析问题、阐述思路、提出办法,得到了一次次的肯定,并激发着他的斗志。久而久之,张冲便可以在水工专业独当一面了。2013年,张冲带领团队完成了公司首个特高拱坝运行监测反馈分析工作以及特高拱坝整体非线性有限元抗震安全评价工作,是公司第一个没有依托科研院校,独立自主开展研究的特大型拱坝监测反馈工程。

如果说溪洛渡水电站是他成长的地方,那么伊朗巴哈迪亚瑞水电站、叶巴滩水电站,可以说是检验他成果的地方了。2011年起,他担任世界最高拱坝,315米高的伊朗巴哈迪亚瑞水电站的设计副总工程师,该工程坝轴线位于地质背斜的核部,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震基本烈度高,设计难度极大。工程受到了中伊两国政府的共同重视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又面临工程规模大、设计周期短、前期勘探工作不足、国际影响力大、战略意义突出等特点。通过持续攻关,张冲与相关专业一起,大胆旋转了坝轴线,优化了坝身泄洪孔口布置,完成了《伊朗伊朗巴哈迪亚瑞水电站工程设计复核报告》,成果受到了中伊双方大量专家的一致肯定。

2015年至今,张冲担任叶巴滩水电站的设计总工程师,全面主持了叶巴滩大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叶巴滩水电站是目前我国又一座特高拱坝工程,且面临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极高地应力与复杂地质结构面、深卸荷带、高边坡等复杂技术难题,综合技术难度突出。作为叶巴滩水电站的设计总工程师,张冲全面主持叶巴滩大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长期奔跑于工地与成都之间,依托成都院的统一领导以及各专业的通力合作,全力推动各项设计工作有序开展,2015年至今累计完成15篇可研报告、48本专题报告、13本招标设计报告、12本招标设计文件,完成图纸供应400余套3000余张。尽管工作量巨大,但所有产品质量高度受控,在各级审查机构审查中,报告均一次性通过;在院级抽查中,项目部管控的产品未抽查到任何原则性错误和技术性错误,质量总体优良。他牵头完成的叶巴滩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分别获得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以及2018年度电力行业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与预可行性研究相比,工程投资节约达数十亿元。

抢险救灾的“第一时间”

灾情往往最能检验人的品质。2008年“5.12”汶川地震期间,张冲参与抢险救灾技术支持组的工作,每天凌晨5点开始,至半夜2点到3点结束,连续作战10余天,默默无闻为抢险救灾奉献自己的力量,全然顾不上各大媒体广播电视滚动播出的“随时可能有大余震,大家找空旷处暂避”的消息。直到5月19日凌晨2点,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回到房间,就再次被人从房间里拖出去,他才知道自己是身处危险之中的。

2018年10月10日晚10时和2018年11月3日下午5时,金沙江白格段两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直接危及周边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下游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正在叶巴滩值班的张冲,在跟院里汇报后,迅速组织堰塞体查勘先遣队,并第一时间赶往了救灾一线。先遣队克服高原缺氧,徒步攀爬3小时山路,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堰塞体区域,拍摄滑坡和堰塞的影像资料,收集到现场第一手材料,及时传送到应急抢险指挥中心,为应急救援及灾害防范提供依据。作为第一批抵达现场的专家,抵达四川甘孜、西藏昌都联合抢险救灾指挥部,那几天他几乎不眠不休,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现场救灾提供技术支持,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灾情前的无畏与担当。灾后业主也以6个“第一时间”总结成都院抢险贡献:第一时间判断出堰塞体的具体位置并预估灾情;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奔赴现场,前置观测及时分析,并作为抵达现场最快的专家组成员,支援地方政府抢险救灾工作;第一时间通过深入论证预判溃堰灾情;第一时间提出人工干预方案等;第一时间提出叶巴滩电站的减损预警方案;第一时间提交大量论证分析成果,供决策参考。灾难无情人有情,正是张冲在灾情面前的担当与无畏的表现,使他成为成都院唯一一名甘孜州抢险救灾先进个人,也获评2018年度电建集团先进个人。

永葆探索之心的“新兵”

张冲理论功底扎实,对前沿技术始终抱有探索之心。尤其是担任叶巴滩设总以来,除了以往熟悉的水工结构以外,他开始“恶补”地质原理、施工技术、环水保评价与方法、移民、造价等等专业的知识,力争让自己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引领团队。虽然有博士文凭,但更多的是新兵姿态,充电是其一生的追求。甚至包括短短的路途上,只要有机会,都能看到其埋头刻苦钻研。

依托工程、面对工程实际问题,并通过系统研究予以解决,是他一贯的做法。10余年来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积极参加了国家级、集团公司、院组织的科研攻关近20项。

拱坝建基面的确定原则一直是拱坝设计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尤其对于300米级的特高拱坝,更是考验技术和经验水平的。如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深嵌,则工程量增加、拱坝水推力迅速增加,对工程不利;如果浅嵌,又担心岩体承载力不够。如何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选择合理的特高拱坝建基面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水电设计者。在国家勘测设计大师王仁坤的带领下,张冲与团队一起,通过多年的系统攻关,最终提出了“以岩级为基准,以安全为准则,分坝高区段合理利用弱风化岩体”的拱坝建基面原则,研究成果在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叶巴滩等均获得了大量推广应用,仅在溪洛渡一个工程就节约工程投资约7亿元,这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高拱坝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其安全问题关系到整座水电站的成败,并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特高拱坝的安全是高坝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大坝的实际安全度多少?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大坝混凝土强度又是多少?如何合理评价拱坝-地基整体结构的安全稳定呢?这些目前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设计中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亟待解决。在王仁坤大师的带领下,他又立刻埋头陷入认真的研究中,首次建立了基于混凝土多轴强度理论的高拱坝开裂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并通过大量科研论证,系统完善王大师提出的3K安全体系,直接应用于工程,并推动了我国拱坝设计理论的进步,再一次确立了我国拱坝设计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这项成果荣获了国家201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他也参与了其他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提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发表了10余篇SCI、EI论文,提出了各类专利近20项,当然也获得了各界的肯定,收获了一批科研荣誉,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青年科技奖,多次作为电建集团唯一候选人参与国家青年科技奖、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的角逐。

事业和成就离不开“集体奋斗”

张冲始终坚信,这一切的成绩与荣耀,离不开一个伟大团队和集体的共同奋斗;这个伟大的集体,正是他所热爱的水电团队,是他所坚守的成都院,也是给他绽放青春这个磅礴舞台的共和国基建事业。

他在2018年接受央视采访时饱含深情地说:“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不属于我一个人,始终属于集体,属于人民,属于艰辛奋斗的劳动者”。

在13年的奋斗历程中,他自己进步的同时,不忘带动整个工作团队共同进步。张冲亲自担任水工处核心计算分析团队中混凝土坝结构设计组的组长,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帮助组员成长。在张冲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影响下,目前团队能自主完成拱坝设计过程中体形、应力稳定、抗震分析、边坡稳定、坝肩抗滑稳定、基础处理、蓄水及运行期拱坝安全评价、施工与运行期快速监测及反馈分析等一系列重点难点专题。张冲在小组活动中,始终要求“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快”,以此为引领,同时顺应数字信息化时代潮流,团队研发出拱坝体形设计一体化,预应力闸墩设计一体化,研究成果已在锦屏一级、溪洛渡、大岗山、叶巴滩等特高拱坝中实践应用,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诚然,正如他一生所坚持和信仰的中国水电事业一样,也正如他一生所怀揣职业正义感的中国水电事业一样,共和国伟大崛起的每一个坚实脚印,不仅是某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个团队整整一代代人的血汗与泪水铸造的辉煌。张冲作为千万劳动者的一份子,用奋斗回馈哺育和成就自己的劳动集体。

张冲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和谱写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社会和集体也同样给予了奋斗的劳动者们应有的尊重与认同——2010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青年科技论坛一等奖;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国电建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第12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15年获得成都市青羊区首届青羊之星称号;2016年获得中国电建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2017年获得水力发电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和水电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孜州白格堰塞湖抢险先进个人、四川省第12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电建集团先进个人。这一切数不胜举的荣誉和称号,是这个时代对劳动者们最大公无私的馈赠,是这个时代对先进劳动者的讴歌,是这个时代对社会风尚的引领。

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我们要致敬所有的奋斗者和劳动者,并将以劳动者的精神为动力,以劳动者的模范为榜样,像张冲一样,砥砺前行,开创时代,为梦想而高歌,为共和国的事业而奉献芳华。

张冲在金沙江白格堰塞坝体调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